Thursday, June 23, 2011

大象不見了


大象不見了

████████████████████████████████████████████

那一天晚上,我看到了一個破解魔術的電視節目,魔術師正在表演如何讓一隻站在假山(佈景塔起的假山)前的大象,
能夠在眼前瞬間不見,魔術師會將大象變不見掉,說著說著突然間,那一隻大象真的在我眼前剎那間不見了,真是
神奇,奇怪,一下子真覺得魔術師利害,那麼龐大的大象,突然間可以變不見,真的讓人真呼不可思議,魔術師他
是怎麼做到的呢?

破解魔術的說明,正一幕一幕講解:

原來,
魔術師是利用了我們眼睛視覺感觀上的錯覺(原來我們的感觀是有限的,是有肓點的),讓觀眾產生視覺上的誤判,
以為龐大的大象它真的突然間變不見了,事實上大象並沒有不見,它還是在原地站著,魔術師是利用後面的佈景上
的安排,讓我的眼睛產生了錯覺,讓我覺得誤以為大象真的不見了!!

哇!!
原來我們的感觀是有限的 ,是有肓點的,而往往我們卻不自知!!誤以為我親眼所見就是真正事實的真相!!


████████████████████████████████████████████

我們的感覺與認知
我們一生到現在,從小到大經由各種環境下的學習與成長,一點一滴,逐步建立深藏在我們腦上的所有圖案與意識,
其間不乏有眾多訊息或意識是透過我們的感觀能力,憑藉我的感覺中學習那各種環境下的成長,直到現在,在我們
的內心深處中,已建立了我們根深蒂固的"感覺與認知",也就是我們所有的價值與態度,如果如同大象不見了的視覺
感觀上的誤判與錯覺,不知道我們利用了感觀下學習了多少幻相的錯覺,似是而非的認知,多餘的價值觀,不正確
的意識與形象,但我們並不自知!!


在我們目前的腦海中,內心深處儲存了多少的記憶,念頭,圖案,意識,形像.......甚至我們根深蒂固的價值觀,
我們常依這些的價值觀做出任何行動之前的決定,我們常常會視為當然的用腦中儲存的任何一個記憶來幫我做決策
,做出決定,做出行動,我們常會不用思索自以為是的做出判斷做出反應,殊不知我們有多少的感覺與認知,就如同
"大象不見了"的誤解,誤信,誤認而不自知!!


所以我們不得不反思與自覺我們已有的"形像與意識"。


████████████████████████████████████████████

我們如何彌補感觀不足的感覺能力呢?"心"意,與反思,將會是我們補強我們感覺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五官感觀能力+"心靈"感應能力+反思自覺能力,將形成更強的"感覺與感應能力":

我們的五官感觀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常會是執著沒有彈性的,它又是我們在"當下"唯一可參考與當立即做決策時的
憑藉資訊之一,如何才能不陷於:
1>視為當然的僵化
2>自以為是的固執
3>誤解的錯判
4>過去似是而非的"認覺與認知"所累積出並非真實的觀念
5>有時候,我們的感覺與認知只是"整個事件"的一小小部份


往往因為我們的"敏感度"訓練不夠,在當下此刻可採用的資訊又不足,又要立即做出判斷與反應時,或是不夠通"透",
我們的感覺只是"整個事件"的一小小部份,而常常利用這小小部分,去推演出整個事實的真相,就像是瞎子摸象般,
不能領略事實的全貌,而記憶了那些不完整不齊全的感覺與認知!!


只憑藉五官的認知是不足夠的,經驗的累積(過去經驗有當時環境背景下的因素所造成的事實)也常是造成我們誤判
的主要因素,為了補強我們的感覺與認知的能力有: (要上敏訓的課程啦!!哈哈!!)

回歸心靈(心性)的感應力,覺知力

"心"是主導我們所有覺知能力的起源,"心"是所有從小到大,不間斷經由環境學習成長後,將感覺與認知經由圖像逐一
儲存與彙整中心,心的覺知能力是無窮無盡的豐沛,是無限的,是永恆的,是無價的,牠是本質的,牠是精神的,
但透過我們有限的認知,與透過實存的,世俗的,物質化的感認後,把我們的心性,把我們的覺性,硬把我們限制在
現實的短暫的範圍中,讓我們受限,僵化,固執,而無法發擇原本心性的無窮無盡的覺知能力。


回歸心性的純淨與寧靜:
我們要有能力,無時無刻不時的讓我們的心性能回歸原本的寧靜,散發那原有的純淨本質,進而由內往外激發出無窮
無盡的感應能力與覺知能力,透徹生命意義與真理,在寧靜的心性中,讓那原本屬於自我,真我的心性本質展現,
如果要能"回歸真我",不在自我寧靜的心性中自覺與體悟,而一味順應外界環境,追求追尋那不屬於自己天命的虛幻
不實的夢境,那是沒有讓自己回歸心性的純淨與寧靜。只有不斷洗滌心性已被遮掩與覆蓋的沉重,讓心靈重回屬於
自我那即深又寬又廣,即能認同接納宇宙所有萬物的平等與尊重,讓自我的心性與感覺認知處於極度的寧靜之中。


反思自覺的能力:


師公說:
"自覺是治療的開始",我們要不間斷的反思自覺,"自覺已有的形像,自覺已有的定見,價值判斷",也就是要反思自覺
已有"感覺與認知"


那麼,到底,大象有沒有不見了呢?
可是,它真的在我眼前消失了呀,我真的看到它不見了,真的,它不見了呀..............


啊!!我知道了,這是幻相啦.............不相信的人,問慧娟!!



鄭輝楨

敏訓家族 週年慶 金馬崙二天一夜 聚會活動 (20110623)

Dear 敏訓同修們,

敏訓家族 週年慶 金馬崙二天一夜 聚會活動 (20110623)


1>車輛前往金馬崙安排:
(集合:雙雙的家-Tambun的家 不是雙雙的公司,am0900,出發am0930)
(想一起吃早餐者請於am0830集合雙雙的家集合)

第一輛車: 光耀全家
第二輛車: 偉華,媄茱,慧娟,燈瑞,文勝
第三輛車: 雙雙,秀菱,秀青,輝楨


有強,直接在pm0300金馬崙酒店會合
君婷,永銘,芬尼 ,華玄 am1130在怡保,會合一起用午餐後前往金馬崙酒店。



2>酒店
2人房 RM250/Room
a>輝楨,秀青
b>雙雙,秀菱
c>永銘,芬尼
d>偉華,華玄
e>有強,燈瑞
f>文勝


4人房 RM350/Room
慧娟,媄茱,君婷


6人房 RM450/Room
光耀全家



████████████████████████████████████████████


時間行程表如下:
25﹣June (六)
集合地点:聯利公司 am0900
集合时间:0900 am
出发时间:0930 am
早餐: 自行處理
am1130 Lunch (怡保): 紫藤茶坊料理 or 碳烧鸭+加里鱼头
pm0100 继续前往金马仑
pm0300 Check-in: 住宿 (The Bala's Holiday Chalet, Tanah Rata)
pm0330-pm0630: 召開敏訓家族全體會員會議(或改為另一個景點旅遊)
pm0800-1000:Dinner (有机火锅) 歡慶,分享,聯誼

26﹣June (日)
am0700-am0830 Yuga+養生分享
am0830:早餐
am1000-pm0100: Check-out + 景點旅遊1 (Cactus Farm at Brinchang)
pm0100-pm0200: Lunch 請永銘協調安排
pm0200-pm0400: 景點旅遊2 (Boh Tea Plantation)
pm0400:回
pm0600-0730:Dinner Ipoh 芽菜雞 or 鱼头锅 (注:须一天前预订
pm1000到聯利



鄭輝楨
20110623



Fw: 真是感動人心的 "天籟之音" From: 燈瑞




真是感動人心的 "天籟之音"
一定要聽 :
================================================
達木--草原孤兒天童-穿透人心感-天堂 (思念親情)

夢中的額吉 ( 歌詞 )

用聖潔的花露當茶讓您先享
在您的眼中我找到了安詳的眼神,
您的兒子從夢中驚醒,
快來吧額吉,您的兒子從夢中驚醒!
快來吧額吉,乘著夢中的銀鳥,我飛翔在天邊。
夢見您來到了瑞兆的幸福。
您的兒子這就來,等著吧額吉!
您的兒子這就來,等著吧

「顧客永遠是對的」意義與反思 From:慧娟

圓覺)當下(Now215):企業說法之27

「顧客永遠是對的」意義與反思

仁 厚

  有一次,到一家工廠參觀,一進門就看到牆壁上寫著幾行字:

  工作守則

  第一條:顧客永遠是對的。

  第二條:如果發現顧客是錯的,請看第一條。

  誠然,事業離不開顧客;沒有了顧客,就沒有了事業。

  但是,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顧客也是人,是人就難免犯錯;怎麼能說『顧客永遠是對的』?況且,顧客的需求是會改變的,顧客也不必然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是甚麼。而且,顧客常有的想法是以過去經驗過的方式,來構想產品與服務,這樣的想法常被遊戲規則改變打敗。所以,要如何理解『顧客永遠是對的』?它真正的意義與內涵是指甚麼?

  從事業經營角度來看,在現代競爭激烈、供過於求、資訊公開透明的時代,顧客可以有許多選擇,隨時轉換供應商。面對現實,企業要如何做,才能跳脫只是被壓榨的局面,走出卑躬曲膝的感覺,深度掌握『顧客永遠是對的』的意義與內涵?如何建立顧客關係,不是只做一次生意的買賣而已,還能建立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甚麼樣的作為,才是啟發企業整體有自己的自尊,也能盡到服務顧客,讓顧客滿意的美好境界─—不僅符合事業經營的現實,而且能激發全體人員的士氣?

  網路上的事業,大起大落變化迅速,或許更能說明這關鍵的內涵。

  使用八十八種語言,平均每秒鐘全球同時有兩千四百人使用它,身為世界最大的網路搜尋引擎,Google每天必須處理兩億筆以上的搜尋。Google只刊登文字廣告,避免廣告增加下載時間,以及版面零亂。當廣告點擊率低於0.5%時,Google不會貪戀廣告費的收入,而會移除廣告。因為他們認為,使用者對廣告沒興趣,是浪費廣告主經費,也拖慢網站下載速度,對三方都沒好處。

  因此,Google員工的工作內容都只在做如何讓搜尋速度、正確性、及內容項目持續更上層樓。集中全公司的聚焦力量(focused power),為顧客做對的事情,讓顧客更喜歡使用Google;持續改善與提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擴大事業經營的成果,讓Google的員工帶著使命感加入公司,從事有意義的事業:「我們正在創造一個對世界很重要的服務,我們感到很驕傲!」

  為顧客做對的事,而且只做公司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是Google成功的一大關鍵。Google不管是賣廣告或賣搜尋服務給其他網站使用,Google賣的就只是搜尋引擎這個產品。在市面比比皆是網路搜尋功能下,只是Google大幅提昇網路搜尋功能,他們就靠著口碑脫穎而出。

  『為顧客做對的事』,也許就是「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的最佳詮釋!跳脫既有觀念的束縛,Google不沉迷於一時的現金收入(點擊率低於0.5%的廣告費),而灌注全心全力在搜尋速度、正確性及內容項目持續更上層樓。充分照顧到使用者、廣告主、及Google三方的利益平衡,是「為顧客做對的事」的現代典範,讓顧客永遠站在對的一面。

  然而,今天做對的事,你怎麼確保明天,也依然可以為顧客做對的事?

  要創造良性循環,也常保「為顧客做對的事」,關鍵就在於建立起與顧客對話的機制。Google讓使用者參與研發,是Google充分回應使用者需求的一項突破性的措施——建立了與顧客充分對話的機制。Google讓全世界加入他的研發團隊,在其網站的「Google實驗室」當中,任何使用者都可以下載他們正在研發中,較為成熟的十個新點子。使用者可以任意改寫運用或與Google進行討論,讓Google與所有使用者持續對話,讓使用者參與在公司的研發團隊當中,創造了生生不息的創新機制,常保為顧客做對的事。

  傾聽顧客的聲音,是古老的企業戒律;與顧客對話,為顧客做對的事,是Google非常有智慧的實踐企業經營的基本戒律。這不僅符合顧客所需要的內在價值,也是Google的核心價值所在。所以不僅顧客滿意,員工也有深度認同的榮譽感。

  在全心全力在搜尋速度、正確性、及內容項目持續更上層樓,是Google的「為顧客做對的事」。對於你的組織或企業,甚麼才是「為顧客做對的事」?如何與顧客對話,才能確保明天依然可以「為顧客做對的事」?與顧客對話的中心軸線是甚麼?

  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意思是指,如果能夠在看到各種相之同時,也看到它的「非相」—─化空或看假,這時候你的心靈就自在解脫了。更深一層的意思是,如果在看到各種「相」的同時,也能深入「相」與「非相」的共通本質,則心靈就能解脫束縛,掌握主動權,而有自由自在、創造發展的能力(則見如來)。

  引申到企業運作,能夠脫離表相的束縛,回歸本質目的,就能清明自覺的掌握主動權,自由自在。離開「顧客永遠是對的」的表相,而深入其意含的本質、本性,就是探索「為顧客做對的事」之方向。創造的心靈、發展的能力,也由此而生。

  你的發現是甚麼?對於「顧客永遠是對的」你有甚麼新視野?

柔 Part2


柔 Part2

什麼是"柔"?
要如何做,才能達到是"柔"的人呢?


我,這一個人的外在言行舉止,情緒反應與應對,內心深層的定與穩,顯露出讓人感受到的感覺是什麼呢?
我夠"柔"嗎?為什麼我不夠"柔"呢?


████████████████████████████████████████████

5█柔,就是謙卑


一個具有"柔"的氣度與胸襟的人,外在所有的言行舉止,處處顯露出擁有高度"謙卑"的特質與內涵。

謙卑:
1>謙卑,就是擁有高度"傾聽"能力的人
2>能夠完全接納的人,是謙卑的人
3>謙卑,不會自以為是,不會視為當然的人
4>會肯定,能尊重,願欣賞,心存感激的人,是謙卑的人


謙卑,就是擁有高度"傾聽"的能力:

謙,就是兼言,就是能夠兼聽別人的言,別人的話語,換句話說,也就是擁有高度"傾聽"的能力,一個外顯柔軟氣
度的人,是能聽別人講話,能用那最真誠的傾聽聆聽,聽出當下此時此刻對方的情緒,聽出情緒背後的感覺與認知,
聽到情緒背後那個影響情緒甚至行為態度的價值觀。

卑,就是彎腰受教,尊敬卑躬,不是強勢排斥,更是虛心學習與接納。



"柔軟"的人:
深深讓人感受到,是一位擁有"了解人"的溫暖與親切,這份能"了解人"的情懷,就是建立在能夠感同身受,能夠
將心比心,能夠把對方的情緒感受完完全全了解及讀到。不做作,不假假,自然流露出讀到人的知音性情人。
除了"了解人"情緒與感受的能力之外,更能從傾聽感覺當下之中,立即看出聽出感受到對方需要成長的那一面,與
阻礙成長的地方,透過在彼此的互動互信之下,經由不間斷的溝通與提問,讓當事人自覺性的看到,自己需要成長
與阻礙成長的困境,進而發自內心自發性克服障礙而成長。


深切體會,當內心深層中的信念,擁有謙卑的生命實存面價值時,自然在外顯行為舉止表露之中,我們將會是一位
"柔"的人。相由心生,心中擁有處處感恩的心與信念時,他是謙卑的,他是柔軟的,他了解宇宙大自然,浩瀚天地
無窮無盡的穹蒼中,自已的渺小與無知,未知與不知,愈謙卑的人,是愈知道需要感恩的人。


師公說:
謙卑,並不是說我們"應該"要謙卑,而是謙卑本來它就是生命的本然,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我們的存在,容不得
我們有絲毫不謙卑的念頭,甚至如果沒有謙卑的意識,我們根本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一個具有"柔"的氣度與胸襟的人,外在所有的言行舉止,處處顯露出擁有高度"謙卑"的特質與內涵。

████████████████████████████████████████████


6█柔,就是肯定,尊重,欣賞,感恩對方


一個具有"柔"的氣度與胸襟的人,在其內心深層擁有堅貞的信念就是:
人人都是無價之寶,都擁有無限潛能,都是佛與上帝的化身
人人都可被啟動其心田種子的能量,都具生命能量蘊藏在每一個人內心深處


認為:
肯定,尊重,欣賞的生命價值,都儲存在"愛"的人性光輝裡,"愛"是生命真理,"愛"是生命恆久不變的真締,萬古流芳
普世價值與永遠都不會改變的人性核心價值之一。


相信:
人人都需要被尊重,被肯定,被欣賞!
人,我們所面對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都是具神奇玄密及有尊嚴的生命,
(這個「人」,是宇宙裡獨特唯一不能複製的生命體,是有無限能量(潛能),無價的生命體,您是,我也是)


所以他的所有言行舉止,處處充滿肯定對方,欣賞對方的態度與反應,深信沒有一個人是我不能肯定與欣賞的。


具"柔"氣度與胸襟的人,是時時刻刻隨時隨地,表現出:"肯定,尊重,欣賞,感恩"的情懷。



████████████████████████████████████████████


7█柔,就是理直氣"和",不卑不亢,不慍不怒。


柔軟的人:
處處可讓人感到敬佩與信服,所以講話不用大聲,不需急,不用搶,聲調不須要高亢,情緒不須激動,不會用一時
的言語來壓迫人,不會用外在的情緒來面對人,也不會用高深難懂的道理來說服人,柔和婉順,溫文儒雅的表達,
不在乎表面短暫世俗的贏與輸,而是內心堅定深遠的,普世的,精神面的核心價值,這一份核心價值的遂步踐行
就是贏,贏得他人由衷的敬佩與信服。


對話時,咄咄逼人,自認為理直氣就應該"壯",大聲,重話,得理不曉人,傷人,那是顯露出內心的沒自信,內心
的恐慌,以及擔心害怕無法取得對方的認同感,所以需要靠"外力"來博取聲勢。無形之中,透露出內心的那一份自負,
高傲,霸氣,盛氣凌人,目中無人,自以為是,視為當然的思緒僵化,這都是內心深層的那一份"定",不要紮實,
不夠穩,不能安,所呈現出的外在表態。


柔,就是理直氣"和",不卑不亢,不慍不怒。


████████████████████████████████████████████


8█柔,慈悲的人最柔軟,真誠付出奉獻與感恩的人最柔軟


具"柔"氣度與胸襟的人,總是默默的暗自的奉獻出,那份高度慈悲的心,伸出適時適當的的關懷援手,而不欲為人知
的淡泊心境。這是柔的最高情操。柔,慈悲的人最柔軟,真誠付出奉獻與感恩的人最柔軟。


師公說:
慈悲,就是把失落的那一隻羔羊給找回來,
慈悲,就是當您口渴時,立即給您一杯水喝,您肚子餓了,給您一碗飯吃,您冷了給您一件衣服穿。
慈悲,就是在最需要的剎那間,無私(不求回報)的奉獻了出來,即時有效伸出援手的幫助,就是慈悲。


柔軟的人:
不爭功,不爭名,不爭利,不爭權......
富貴於我如浮雲,
無慾則鋼,
淡泊明志。


總是默默的把"慈悲的關懷,適時的奉獻,真誠的感恩",送到最需要之處,所以,擁有慈悲的心是最柔軟的人。



████████████████████████████████████████████

柔,那是一種修煉,那是一種由內往外的自我修煉呈現,是陪隨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修煉,更是位成熟人格
必要經歷的涵養與氣度!!

1█柔,並不是軟弱無能,弱不禁風,反而是剛毅堅強,堅如磐石。
2█柔,是胸有成竹,但不急),無情緒波動,有耐心,不衝動
3█柔,就是擁有心中即定的"定,安,穩"的核心價值
4█柔,就是接納的能力,就是容忍的能力

5█柔,就是謙卑的能力
6█柔,就是肯定,尊重,欣賞,感恩
7█柔,就是理直氣和,不卑不亢,不慍不怒
8█柔,慈悲的人最柔軟,真誠付出奉獻與感恩的人最柔軟


柔 Part1



什麼是"柔"?
要如何做,才能達到是"柔"的人呢?


我,這一個人的外在言行舉止,情緒反應與應對,內心深層的定與穩,顯露出讓人感受到的感覺是什麼呢?
我夠"柔"嗎?為什麼我不夠"柔"呢?


████████████████████████████████████████████

想想看,目前我們所能了解的名人(例如:證嚴法師,聖嚴法師,星雲法師....等),或是認識古今中外的哲人,或有
智慧的偉人,有修養的人,有胸襟的人................等,有沒有發覺到,他們彼此同樣的都有一種特質,風格,那個
特質就是都擁有一份外顯的"柔"順,是位柔軟的人,是位心平氣和的人,他們的外在情緒是穩定平順的,他們的
談吐風度是不急,不慢,不傲,更有不輕易隨外界任何異常情況而起舞的人,他們的內心的定而顯露出的"柔",
克服了外在所有的一切庸俗煩擾。


柔,那是一種修煉,那是一種由內往外的自我修煉呈現,是陪隨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修煉,更是位成熟人格
必要經歷的涵養與氣度!!




Part1
1█柔,並不是軟弱無能,弱不禁風,反而是剛毅堅強,堅如磐石。
2█柔,是胸有成竹,但不急),無情緒波動,有耐心,不衝動
3█柔,就是擁有心中即定的"定,安,穩"的核心價值
4█柔,就是接納的能力,就是容忍的能力

Part2
5█柔,就是謙卑的能力
6█柔,就是肯定,尊重,欣賞,感恩
7█柔,就是理直氣和,不卑不亢,不慍不怒
8█柔,慈悲的人最柔軟,真誠付出奉獻與感恩的人最柔軟




████████████████████████████████████████████


1█柔,並不是軟弱無能,弱不禁風,反而是剛毅堅強,堅如磐石。

柔是讓人感受到那一份的柔順,柔和,柔韌,的親和力,一個具有柔和氣度的人,會顯露出另一種剛毅,堅韌,的
氣勢,這一股氣勢會讓人臣服的敬佩與敬仰,所以一個柔順的人,並不是軟弱無能,弱不禁風,而是一位剛毅堅強,
堅如磐石的強者。

柔是外圓內方(柔不是外圓內圓,不是外方內方,更不是外方內圓),不管外在面臨任何各種的惡逆境,透過內化後
,轉化出異於常人的善解,而這份善解是柔軟(是尊重,是肯定,是欣賞),是具滲透威力,打動人心的震撼力,
這是柔!!

████████████████████████████████████████████


2█柔,是胸有成竹,但不急,無情緒波動,有耐心,不衝動


我們每天都會碰到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事件,因而對我們產生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問題或煩惱,這些問題或壓力
,常會影響我們當下的情緒與態度,一個"柔"的人,他不會因外在環境事物的影響或干擾,也不會有過大,過度,過
劇烈的情緒與反應,他會將所有外在的問題煩惱痛苦壓力,經由內化後,轉化成最有效的最適解,最善解,而這樣的
善解均在心中即定堅貞不移的核心價值內。


具有"柔"的人,會是如此的平靜穩定,外在環境事物的影響,不急,而一個性急的人,是最容易受到外部的環境事物
干擾與影響,立即絞動原本平靜的心寧與思緒,情緒容易受影響不穩定,高低起伏不定,耐心不足,容易衝動,容易
做出不可收拾的不堪後果。具有"柔"的人,深切了解情緒不能處理問題,不能降低已感受的壓力,只有面對問題,
處理已發生的問題,接納所有的發生。


會"急"是來自於,內心感覺認知後的"急",因感覺認知後產生急的反應,所以具有柔的人,他的感覺與認知將會是
又深又寬又廣的,這樣的感覺與認知的修煉才能容納所有外在事物的衝擊,而做出穩如泰山的穩健情緒。


████████████████████████████████████████████


3█柔,就是擁有心中即定的"定,安,穩"的核心價值

外顯的特質愈具有深層的"柔"度時,其實是代表其內心內化後的核心價值是愈堅貞愈鞏固,因清楚核心價值,所以
擁有這樣的價值,它可以克服所有所有的問題煩惱痛苦壓力。
現況與目標的差距,產生了壓力(問題,煩惱,痛苦,壓力),於是注意力集中,警覺性提高,因為我們要降低壓力
解決問題,於是我們會提出適宜的方案來企圖解決問題,但是我們的"感覺與認知"告訴我們,一小部分的心力用於
處理目前的壓力,一大部分心力是我們內心即有的定(感覺認知下的定),就是核心價值,抵抗目前我們面臨的壓力。

而且這個感覺與認知,念頭與思路,意識與形像,價值與關懷,外在的情緒與心情不會隨壓力而影響,因為大部分
的心力知道最後的[定]是什麼?而這一個定,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

我的"感覺認知"不會過度集中在外在的問題壓力上時,我的情緒就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就不會隨之起舞,甚至我很
清楚,很鎮定提出有效的方案解決問題(那是最適解,善解)。而這一份"定"的根源,就是源自於我內心的核心價值
所使。


████████████████████████████████████████████


4█柔,就是接納的能力,(就是容忍的能力)

外顯的特質愈具有深層的"柔"度時,它是如同海納百川的氣度,沒有什麼是不能接納的事件,沒有什麼是不能容忍
的,因為知曉所有的無常,所有的意外,所有的不預期,所有的不稱心不如意,有柔度的特質的人:不論波濤洶湧
般的打擊,不論駭愕萬分的意外,一旦發自內心真摯的接納時,深切了解,這些都是生命的本然,接納了,處理了,
就能放下了,而內化成生命成長自我修煉的重大轉折與契機。

柔,就是擁有高度"傾聽感覺與回應的修煉能力,
"傾聽"到自己內在真實真我回應的聲音,"感覺"到自已已浮動不安的情緒,用轉念來"回應"自己漸過度的外顯反應,
讓情緒歸零讓心緒趨於寧靜,才能開啟完全接納的胸襟!!


柔,讓人深切體會:只有「接納」後的心境將會:
1>讓起伏不定的情緒立即趨向於平和的、穩定的
2>趨使內心堅定的核心價值,逐步趨於"定"
3>立即充滿正面思考的念頭,思路(光明面的思路)
4>自我反思自覺自省自悟
5>l我要負什麼責任?我該怎麼做?我要如何改變自己?
6>認定一切的發生都是好的,存在就是力量(感恩、感激、善念)
7>更容易聽到,看到,警覺到,背後的恩典聲音與啟示道理
8>就能放心,把心放下


師公說:
一切的存在都是好的,一切的發生都是好的,因為它已發生已存在,存在就是不能忽視的力量!


████████████████████████████████████████████

反觀:

柔的相反就是"硬,固執,僵化,自以為是,很難溝通,很難親近,.........................."


不夠"柔"的特質,就是常會有:
1>對話時,咄咄逼人,自認為理直氣就應該"壯",大聲,重話,得理不曉人,傷人
2>不能聽人講話,常常插話,只能聽想聽的話,好聽的話
3>自負,高傲,霸氣,盛氣凌人,目中無人,自以為是,視為當然的思緒僵化
4>常在不知不覺無意中傷了人,仍不自知
5>不能接納,不能放下,常常怨天尤人,時不我予
6>情緒不穩定,
7>負面思考
8>爭,鬥,奪
9>............


我是個夠"柔"的人嗎?為什麼我仍不夠"柔"呢?


敏訓家族 企業領導者實戰經驗座談分享會(第一場)


敏訓家族 企業領導者實戰經驗座談分享會(第一場)

日期:7月5號 pm0800-pm1030
地點:Wawasan open university


座談分享會
主題:有"共識"才能"共事"

大綱:
1>面對新世代的員工,如何帶出他們的熱情活力與創意?
2>面對同船卻不同心的團隊,如何激發出他們的凝聚力?
3>該如何讓員工不只是為錢為利而戰?
4>當您的主要幹部不認同您的堅持時,您會如何處理?
5>而對一山難容二虎的同仁,您會如何處理?
6>時常說了就好些,不說則故態復明,您會如何處理應對?


████████████████████████████████████████████

我將安排2場小型討論分享會,讓敏訓同修們可以對此一"主題,大綱"做對話與討論與,您願意參與嗎?

日期:22號(星期三),28號(星期二)
時間:pm0700-1000
地點:聯利公司會議室(雙雙班長公司)


目前暫定參與者有:
輝楨,雙雙,保利,嵌斐,秀菱,偉華,媄茱



還有那位同修願意一起參與分享,請立即讓我知道,謝謝!!





鄭輝楨
20110617



████████████████████████████████████████████

生命有機之旅,參訪Baba公司及Baba大田有機種植的學習


敏訓家族:
生命有機之旅,參訪Baba公司及Baba大田有機種植的學習
參訪日期:20-Aug-2011 (六)

目前暫定報名參訪Baba公司及Baba大田有機種植的學習,名單有:
輝楨,偉華,雙雙,秀菱,媄茱,俐頻


████████████████████████████████████████████


如果想要能了解什麼是生命的全貌,就不能不先了解"有機種植"對生命全貌的影響,如今感謝Baba老大同修及全體
員工,竭誠歡迎敏訓家族敏訓同修們一同前來Baba參訪有機大田的種植。


有機種植是一種完全不用人工合成化學物質,包括化學殺蟲劑、殺菌劑、肥料、生長激素等,來種植的方法。有機
種植旨在:

與大自然合作,循環再用,減少任何引致污染的活動,增加不同類型的野生生物,維持生態平衡............


您想了解什麼是有機種植嗎?
您想了解什麼是生命影響生命嗎?
您想了解是什麼是生命的全貌嗎?
您想了解怎麼樣來愛護我們的地球嗎?
您想了解怎麼樣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的生存,盡我們應盡的本份嗎?
您想了解BaBa公司為了我們的生存環境,如何盡心盡心走出那艱辛的第一步嗎?


參訪日期:20-Aug-2011 (六)


期待及盛情邀約敏訓同修們,您們的參與!!
且於27-June-20 (一)前告之您是否願意參與這一之的活動!!謝謝!!



請各班班長,協助轉告此一活動的訊息及邀約敏訓同修們的參與:
第一班班長:輝楨班長
第二班班長:嵌斐班長
第三班班長:雙雙班長
第四班班長:文章班長
第五班班長:春林班長
敏訓學長們:光耀學長

感恩啦!!




鄭輝楨 敬邀

Fw: Money is yours but resources belong to society From: 慧娟


Hi all,

You see this sort of wasteful behaviour/conspicuous consumption to show off in almost any restaurant in China.

Please read till the end.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by a fellow Malaysian)

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MONEY IS YOURS BUT RESOURCES BELONG TO THE SOCIETY.


~~~~~
德國的一張罰單~~~~~值得馬來西亞人沈思

德國是個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說到賓士,BMW,西門子......沒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於核子反應爐中最好的核心泵就是在德國的一個小鎮上產生的。


在這樣一個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一定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吧。

去德國考察前,我們在描繪著、揣摩著這個國度。

Germany is a highly industrialised country. It produces top brands like Benz, BMW, Simons etc. The nuclear reactor pump is made in a small town in this country. In such a country, many will think its people leads a luxurious life. At least that was my impression before my study trip.

到達港口城市漢堡之時,我們習慣先去餐館,已在駐地的同事免不了要為我們接風洗塵。

走進餐館,我們一行穿過桌多人少的中餐館大廳,心裡犯疑惑:這樣冷清清的場面,飯店能開下去嗎?更可笑的是一對用餐? 侶的桌子上,只擺有一個碟子,裡面只放著兩種菜,兩罐啤酒,如 此簡單,是否影響他們的甜蜜聚會?如果是男士買單,是否太小氣,他不怕女友跑掉?

When I arrived at Hamburg, my colleagues who work in Hamburg arranged a welcome party for me in a restaurant. As we walked into the restaurant, we noticed that a lot of tables were empty. There was a table where a young couple was having their meal. There were only two dishes and two cans of beer on the table. I wondered if such simple meal could be romantic, and whether the girl will leave this stingy guy.

外一桌是幾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閒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後,服務生很快的幫她們分配好,然後就被她們吃光光了。

There were a few old ladies on another table. When a dish is served, the waiter would distribute the food for them, and they would finish every bit of the food on their plates.

我們不再過多的注意她們,而是盼著自己的大餐快點上來。駐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飢餓的樣子,就多點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讓,大有「宰」駐地同事的意思。

We did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m, as we we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dishes we ordered. As we were hungry, our local colleague ordered more food for us.

餐館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們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滿,看來,今天我們是這裡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嚥之後,想到面還有活動,就不再戀酒菜,這一餐很快就結束了。結果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吃 掉,剩在桌面上。

As the restaurant was quiet, the food came quite fast. Since there were other activities arranged for us, we did not spend much time dining. When we left, there were still about one third of unconsumed food on the table.

結完賬,個個剔著牙,歪歪扭扭出了餐館大門。
出門沒走幾步,餐館裡有人在叫我們。不知是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忘記了?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

原來是那幾個白人老太太,在和飯店老闆嘰哩呱 啦說著什麼,好像是針對我們的。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閒事!

When we were leaving the restaurant, we heard someone calling us. We noticed the old ladies in the restaurant were talking about us to the restaurant owner. When they spoke to us in English, we understood that they were unhappy about us wasting so much food. We immediately felt that they were really being too busybody.

「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妳老太太什麼事?」 同事阿桂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

"We paid for our food, 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 how much food we left behind," my colleague Gui told the old ladies.

聽到阿桂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著什麼電。

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

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馬克的罰款!

The old ladies were furious. One of them immediately took her handphone out and made a call to someone.

After a while, a man in uniform claimed to be an officer from the Social Security organisation arrived. Upon knowing what the dispute was, he issued us a 50 Mark fine.

這下我們都不吭氣了,阿桂的臉不知道扭到哪裡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

駐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馬克,並一再說: 「對不起!」

We all kept quiet. The local colleague took out a 50 Mark note and repeatedly apologised to the officer.

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鄭重地對我們說: 「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則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 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The officer told us in a stern voice, "ORDER WHAT YOU CAN CONSUME,
MONEY IS YOURS BUT RESOURCES BELONG TO THE SOCIETY. THERE ARE MANY OTHERS IN THE WORLD WHO ARE FACING SHORTAGE OF RESOURCES. YOU HAVE NO REASON TO WASTE RESOURCES."

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裡卻都認同這句話。
這個富有的國家裡,人們還有這種意識。我們得好好反思:

我們是個資源不是很豐富的國家,而且人口眾多,平時請客吃飯,剩下的總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擔心被客人看成小氣鬼,就點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會怪我不大方吧。

Our face turned red. We all agreed with him in our hearts. The mindset of people of this rich country put all of us to shame. WE REALLY NEED TO REFLECT ON THIS. We are from country which is not very rich in resources.


To save face, we order large quantities and also waste food when we give others a treat. THIS LESSON TAUGHT US A LESSON TO THINK SERIOUSLY ABOUT CHANGING OUR BAD HABITS.



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並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

那天,駐地的同事把罰單複印後,給每人一張做紀念,我們都願意接受並決心保存著。阿桂說,回去後,他會再複印一些送給別人,自己的一張就貼在家裡的牆壁上,以便時常提醒自己。

My colleague photostated the fine ticket and gave a copy to each of us as a souvenir. All of us kept it and pasted on our wall to remind us that we shall never be wasteful.